大众网记者 李丹 青岛报道
烈日灼城,即墨区中医医院急诊内科诊室内,主任林辉刚刚就诊完一位因高温中暑突发抽搐的市民,他的白大褂后背透出一片汗渍。
“其实现在还没到中暑的高峰期,伴随着气温逐渐攀升,高峰期时我们一天会接诊5位以上中暑患者,热射病是最严重的中暑类型,它是以40℃以上超高体温和意识障碍为特征的致命急症,死亡率可高达50%,即使幸存也可能留下永久性脑损伤。”林辉说。
据介绍,热射病的阴影在高温下快速蔓延,建筑工人、外卖骑手等户外劳动者,老人、儿童、孕妇,以及慢性病患者构成了高危人群的脆弱防线。林辉特别提醒市民警惕“高温信号链”,当头晕头痛与体温飙升相伴,大汗淋漓突然转为“无汗”状态,甚至出现意识模糊或肢体抽搐时,这些正是身体发出的最后求救信号。
当热射病猝然袭来,急救的每一秒都关乎生死。林辉强调“急救五步法”: 迅速转移患者至树荫等阴凉通风处,解开衣扣;物理降温,重点覆盖颈部、腋窝等大血管区域,切记禁用酒精与冰水直淋防止引起休克;谨慎补水,仅对清醒者小口喂服淡盐水,且要让其侧躺,平躺如遇呕吐现象易引起窒息造成二次伤害;足部垫高15厘米,改善脑部供血;立即拨打120,若呼吸停止需即刻心肺复苏。
“我们医院已为热射病救治铺设绿色通道。急诊科内,2-5℃的冰盐水注射液在保温箱中严阵以待,患者抵达后即可启动快速降温治疗。”林辉说,他们还会同步进行肝肾保护干预,为多器官衰竭风险筑起“防火墙”。
此外,面对酷暑威胁,中医传统防暑智慧也成为即墨市民的清凉盾牌。临床药学科中药师刘苗苗指出,防暑需从根本入手:市民的起居应顺应“夜卧早起”的夏时规律,晚上十点前入睡,晨间七点前起身,午间小憩一刻钟以养心神;在饮食方面绿豆汤、冬瓜薏米汤、酸梅汤也成为解暑三剑客——绿豆凉血解毒,冬瓜薏米祛湿消肿,酸梅生津开胃。市民还可按压合谷穴缓解头晕头痛,按揉内关穴平息胸闷恶心。刘苗苗还展示了小巧的避暑香囊,内含藿香、佩兰等药材,芳香化湿,随身佩戴能形成微型“清凉结界”。
林辉还强调,热射病虽凶险,却非不可战胜,科学认知是盾,中医智慧为矛,及时急救作甲胄。
网配查-网配查官网-证券配资开户-配资平台股票行情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